您的位置::大荔农业网 >> 腾冲柳

乡村智能配肥或迎来爆发期田繁缕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乡村智能配肥或迎来爆发期

编者按:农民按“卡”购肥,企业照“方”配肥,在广大乡村土地上,小型智能配肥服务方兴未艾,繁荣发展。近几年,智能配肥的狂飙突进,源于在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互联智能、节肥增效、低碳环保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智能配肥已经成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为了更好地引导智能配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行业交流,加强应用推广,近日,在河南省安阳召开的2018中国智能配肥创新发展大会上,上百名来自周边省市的种植大户与专家学者一同,探讨智能配肥潜力与前景。

省钱又增产 大户真喜爱

申国希是安阳市汤阴县任固乡的一名农场主,他的合作社目前共有3000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2016年下半年,他接触到了智能配肥,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之前种地都是凭感觉,施什么肥,施多少,追什么肥,追多少,都是一股脑地跟着大家走。”他告诉记者,其实土壤和人是一样的,长时间吃大鱼大肉,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而智能配肥就是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给自家的土地和作物“点菜”,缺啥补啥,对症下药。

申国希给在场的种粮大户算了一笔账,以他种植的小麦为例,以往底肥用的是45%含量的复合肥,每亩成本价在110元;用智能配肥机配出的肥料,每亩费用在90元左右。在追肥上,他习惯上每亩用35公斤的硝酸磷复合肥,而在配肥施用后,每亩只需追施20公斤的尿素,折合成市场价格,每亩能省下45元。也就是说,采用智能配肥,每亩小麦能节省成本65元,如果是3000亩小麦,就能省下近20万元。“这对于我们种植大户来说,省钱就是赚钱,省的越多,赚的也就越多。”他说。

智能配肥为啥能省这么多钱呢?在场的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向大家解释道,乡村的小型智能配肥机重量较小,操作简便,生产中只需要2~3名女工操作就可以满负荷生产,每小时生产2.5吨,不仅产量能得到保障,而且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小型的智能配肥,可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生产,大幅度减少了中间经销商,运输成本也降到了最低,这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投入压力。”

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下,智能配肥能够满足新型农场主精准化、个性化、简便化的需求,用一袋子化肥解决一亩地的问题,在实现减量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带去了福音。“我不仅仅自产自用,而且周围的农户也都拿着配方来找我买肥,也增加了我的收入。”除此之外,申国希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烘干、存储等相关服务,在智能配肥的带动下,逐渐从一名农场主变成了当地的农业规模种植专业服务商。

配方容易 测土有难度

尽管智能配肥有着诸多优点,但在市场应用与推广过程中却屡遭困境。从2005年开始,全国2700多个县倡导测土配方施肥,在大田作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及时测土、配方施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配肥机就可以解决的。

以任固乡赵庄村为例,目前测土并不是到每一个农户的地里取土测试,而是将村子以东南西北4个方向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施肥习惯基本相同,土壤缺素情况也基本一致,配肥站就会根据区域土壤环境的不同而推荐相应的配方。“这种划分方法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测土量也很大,还要保证精确度。一个村子的测土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乡镇乃至全国的测土难度了。”赵庄村种植能手蔡家齐向记者说。

“智能配肥的关键技术和配肥依据就在于高效的土壤测试和准确的配方推荐,这既需要科研单位的长期实验,也需要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农科院研究院杨俐苹认为,当下的测土测试量大、繁琐,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地区分布也不均匀,现有配肥站的技术人员素质也不齐,很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严重制约着智能配肥的发展。

中农集团从2013年就开始做推广,对于“测土之难”有着深刻体会。集团磷肥部副总经理赵颖说:“智能配肥对精准度的把握全部来自于土壤测定,而目前乡村土地集约化不足,取土量大,实验压力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难达到实际所需的精确度。”

此外,产品质量也是影响智能配肥高效推广的另一因素。现在更多的肥料企业还停留在卖产品的阶段,过度强调商品性与眼前利益,服务意识不强,有时甚至会出现炒卖噱头、不顾质量的市场行为,在广大农民中丧失了口碑。“智能配肥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杨俐苹说,“现行的配方肥国家标准缺乏细节和可操作性,土壤测试的过程和掺混原材料的质量也难以监控。当前亟待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和掺混肥料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这样才能打消智能配肥良性发展的后顾之忧。”

智能配肥或迎来爆发期

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智能配肥的发展和创新。在国家化肥零增长的要求之下,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肥料企业开始看到智能配肥的前景,看到新型农场主对市场的强烈需求,也开始寻求突破测土配方施肥的困境。

“现在一个好的趋势就是,企业纷纷参与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模式创新上去。”高祥照说,之前的模式是政府测土、企业配肥,而现在肥料企业可以把最新的测土技术、配肥机、配方服务等硬软件设施投放市场,发挥出了企业的活力,这是利于智能配肥的可持续发展。

中化化肥分销事业部产品总监李慧轩也认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肥料企业首先要解决好信任、责任和能力三个问题,用高标准的测土实验和产品质量取得农民和政府的信任,把化肥的减量增效作为企业发展的总指挥,肩负起社会责任。”介于新型肥料的迅猛发展,杨俐苹建议企业可以在智能配肥产品中加入新型肥料创新技术,如氮肥缓控释技术、微生物技术、生物刺激剂等,生产利用效率高的配方肥料产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测土数据库的建立十分必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建议,可以利用好农业部多年积累的测土数据,汇集民间和官方的资源,做到大配方小调整,并发挥科技小院和配套手机APP等的作用,做好线上线下的农技服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特聘专家高俊丰认为,供销社拥有传统供销网络,如果将其作为智能配肥的着陆点和起点,打造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中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智能配肥行业里,我们就是要把苗头做成试点,把试点做成项目,把项目做成政策,把政策做成法规,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高祥照表示,一个行业光有信心还不够,今后还需要依靠政策和监管措施,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杨俐苹建议,今后应规范和健全配肥企业服务档案,建立配方肥料用品存留监管机制,使智能配方施肥真正成为科学施肥的有效载体。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青岛白癜风哪家治的好

厦门泌尿外科医院哪家好

郑州有哪些牛皮癣医院

滨州治疗白癜风费用

黔南都匀白癜风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